板桥古镇:老物件留住的乡愁记忆
落日的余晖布满整条小巷。抬头望去,在金光收拢的地方,袅袅炊烟升起,那是家的方向。在古镇长大的孩子,无论远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总是看到那些熟悉的存在。走在古镇,不经意间看见那些带着时光印记的老物件,尤其是那盏马灯,思绪久久地停留在曾经的那些人、那些故事里。
看到母亲把用完后的破旧马灯小心翼翼地收起来,年少的我总会跟母亲说:“妈,这破旧东西,您扔了吧,现在哪家还用这东西啊?”母亲笑笑,对我们说:“孩子,这是妈妈的宝贝。”我确总觉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用手机照亮多方便,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怕是扔到犄角旮旯,也不会有人捡去。母亲听了,总是笑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乡愁;“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是王维的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马灯是母亲的乡愁。
那个时候,日子过得很穷。这盏马灯是外婆缝千层底换来的,母亲靠着这盏灯,寒来暑往,剥玉米、点豆子、泡谷种、晒辣椒、腌豆腐、捆稻草等等,把地里成熟的玉米、豆子、果子拿到青龙街上去售卖,给我们交学费、买板桥糕点。马灯一天天变旧,我们一天天长大,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岁月如水流逝,丢失的从来不是时光,而是念念不忘。后来,外公外婆去世了。母亲很伤心,年少的我们无法体会母亲心里的痛楚。直到我们成了家,才明白写在灯下,是父亲的严厉;写在碗里,是妈妈的故事;写在皱纹里,是牵肠挂肚的思念。外公外婆在,母亲心里有寄托。外公外婆不在了,马灯成为了母亲心里的念想。看到马灯,仿佛外公外婆从未离去。慢慢地,那盏马灯,也长在了我心里,伴我外出求学工作。远游在外,哪怕再苦再累,也从未忘过初心。
黄昏时,坐在窗沿下,点亮马灯,泡上一壶李家寺的老茶,遥望故乡的方向,回想着老茶馆灶洞底下烧出来的红薯、木瓜水酸甜中那种沁人心脾的滋味。昏黄的灯光,让我一瞬间仿佛看到了母亲长满皱纹的脸,听到了母亲声声呼唤。我鼻头一酸,内心深处是对母亲的思念。常回家看看,看的是乡愁,看的是牵挂。我曾经以为理想是远走他乡,志在四方。后来发现理想是千里归家,把期待都放在了一张饭桌上。
慢慢地我也稀罕起了这些老物件。我把马灯当宝贝一样收起来,拉着女儿的手,告诉她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未来的某一天,父母也会离我们而去,我害怕老物件丢失了,害怕时光会冲淡藏在我脑海里的那些故事。忧伤属于所有游子,青龙街月色依旧,始终有太多我不敢也不会割舍的情结,那里的一砖一瓦,一榫一卯,一器一物,都让人魂牵梦绕。
马灯点亮时,思家之情愈发显得浓烈。
供稿:宋黎明
编辑:张晓玲|编审:莽红升 李金洁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yqxmt@163.com
评论
- «
- 1
- 2
- 3
- 4
- 5
- 6
- ...
- 43
- 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