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足“牛”劲 瓦房乡浪戛村肉牛产业 发展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3-03-07 09:16 浏览次数:691次

近年来,瓦房乡立足自然条件和传统产业基础,以“党建引领,政策支持,大户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模式,致力于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通过夯实产业基础,推动肉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转变,产业辐射效果逐步凸显,乡村振兴“牛”劲十足。


IMG_0867.JPG


浪戛村是瓦房乡脱贫村之一,近年,群众大力响应肉牛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参与肉牛养殖,掀起了肉牛产业发展的热潮,成为继党西村后的“养牛大村”。


IMG_0870.JPG


养殖规模翻倍。2015年起,党组织牵头多方协调,以金融帮扶助推产业发展,先后向富滇银行、农村信用社贷款1335万元用于养殖,共惠及125户。村组干部还积极协调新建用地审批,鼓励群众建盖新牛棚,人畜分离的同时扩大了养殖规模。群众从没成本、没法养到贷款养、大胆养,养牛户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村里的主要养殖业,“我们村现在10头以上肉牛养殖的有70多户,最多的一家养了30多头,养牛大户越来越多了.....”浪戛村党总支书记说道。据了解,浪戛村目前肉牛养殖户270余户,存栏头数达2187头,相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初期,足足翻了一番还多。


IMG_0891.JPG


IMG_0886.JPG


群众收入翻倍。走进刘永高的牛棚,数头体格健硕的西门塔尔牛正在进食草料,“我家养牛已经有6年多了,以前养的是传统黄牛,产肉率低,只能养一两头,收入微薄,现在主要以西门塔尔二代、三代为主,易于养殖,出肉率高,草料获取便捷,去年出栏了11余头,每头均价在2.4万元左右,均价提高了,我们的收入也翻倍了。你们看,这头最重的有一千斤左右。”刘永高说起肉牛养殖,满脸的喜悦。自2015年起,浪戛村开始推广新品种牛西门塔尔,党员干部带头更换新品种母牛,以一带多,逐步完成品种更换,经济效益开始凸显。2022年,浪戛村年出栏肉牛400余头,产值达720万左右,人均收入1.8万元,传统产业的适度规模化,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


养殖信心翻倍。刘永高的儿子刘明龙在外省打工多年,去年也回老家和父亲养起了西门塔尔。他说,“今年我们家养了33头肉牛,回家后既能发展产业,还能照顾家庭,这产业我们会继续发展下去。”像刘永高这样的养殖大户,浪戛村还有很多,政策支持,大户带头的效用,让肉牛养殖适度规模逐渐形成,普通老百姓也成了“牛专家”,收入得到有效保障,群众养殖信心倍增,热情高涨,发展特色养殖产业铆足了劲儿。


图片


供稿:瓦房乡 杨 群

编辑:张晓玲|编审:莽红升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yqxmt@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21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21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21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21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20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20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20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20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20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20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20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19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19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19
555

匿名用户:
2024-09-11 09:26:19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