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赓续名人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升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水平,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工作,为我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搭建良好文化交流平台。
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始建于2011年11月,占地面积9821平方米。展厅入列从哀牢王九隆开始,历时2400年来保山名人共计306人。有促进社会历史巨大发展的中坚人物16位,抗击大敌、保国为民的英烈人物20位,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名人20位,保山籍进士48位和历代主政官员202位。这些历史人物中包含了汉族、回族、白族、傣族、彝族、蒙古族、景颇族等不同民族,他们为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保山文化传承和宣传的有力载体,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自免费开放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被评为“隆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一批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隆阳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保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层党员教育实训基地(党性教育类)”。

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讲解员 刘 睿:“这里展示了许多历史人物,像伊斯兰教著名学者马注、回族起义领袖杜文秀,以及傣族爱国土司线光天等,他们都对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1年,刘睿成为了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凭借着丰富的知识、生动的讲解,她的粉丝越来越多。不少市民、游客通过她的讲解,了解了保山名人故事。

市民 杨相芹:“每次听了讲解都感到很自豪,让我对保山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增加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记者 杨雅楠:平时来这里参观学习的市民、游客多吗?
刘 睿:挺多的。许多市民、游客都是主动前来参观学习。
记者:你是如何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融入到日常的讲解工作当中的?
刘 睿:我们紧紧围绕 “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是民族团结根脉”的主题要求,找准展陈内容背后的育人资源,把握情感共鸣点和价值结合点,提升教育实效,让参观者感受到多民族的融合与多元文化的共生,让参观者深入了解地方的厚重历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为切实发挥景区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还结合“5·18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等节日,面向大众开展特色文化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展览,吸引广大市民、游客前来参与。同时联合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开展各民族服饰展示、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做到流动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盘活优质民族文化资源。



刘 睿:“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作为青少年在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我们主动与学校对接,开展入团、入队等节日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承和发扬好爱国主义精神。”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讲解好馆内展陈的各位历史名人故事作为教育引导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课堂,使其成为各族群众缅怀英雄人物、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了解保山发展历程的窗口。

记者:杨雅楠 金 润
编辑:张晓玲|编审:邹 丽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yqxmt@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