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鲁图模式”创收益 村民分红笑开颜
近年来,西邑乡鲁图村积极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集体经济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高标准农田建设+烟草配套设施+土地集中流转+产业统筹规划”的“鲁图模式”,并通过智慧农业,让村里的土地得到高效集约利用,这标志着西邑乡在探索推进项目资金和土地入股,激发农村产业振兴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如何让农村闲置的土地活起来,让零散的土地得到合理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激发生产要素活力、统筹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鲁图村耕地面积3193亩,如何才能让村里的这3000多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让村民们都能享受到土地带来的红利?2021年以来,鲁图村党总支深入贯彻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要求,按照“党总支搭台、合作社唱戏、村集体增收、老百姓致富”理念,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探索党总支领办合作社的乡村振兴之路,推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村集体把1650亩土地集中起来统一流转,再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入股到土地流转服务合作社参与分红。由村合作社统一经营,采用“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地发展规模经营,向规模流转土地要效益。同时,优先吸纳被流转土地农户和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到专业化服务队长期务工,获得工资收入,保证村民租地不失业、流转不减收。随着“鲁图模式”的发展逐步成熟起来,为适应市场环境需求,去年八月份,合作社成功转型升级为“保山鲁图农业有限公司”,标志着“鲁图模式”走上新的发展阶段。
今年49岁的村民高自围家中现有6口人,过去零散种些玉米、蚕豆维持生计,经济收入低微,生活困难。自从将自家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后,高自围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劳动力工资、二次分红、种地收入四份稳定收入,摆脱过去靠天吃饭的困境。她给我们算了一笔“幸福账”:第一份收入,她家1.9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租金700元,每年可得到土地流转金1330元;第二份收入,以项目资金入股分红,今年是第一年分红,分得57元,虽然少,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第三份收入,她到村里的专业化服务队务工,去年一年收入8000元左右;第四份收入,除了流转掉的土地,自家还种着4亩多地,收入也能到20000元左右。四份加起来今年总共收入29387元。除此之外,家里还有三个人外出务工。这位淳朴的阿娘逢人就说:“我现在不仅能在家照看老人孩子,还能在村里就近打工,家里的地也种了,这样的日子真是太幸福了。”像高自围这样一份地拿四份收入的农户,在鲁图村还有很多。
今年是‘鲁图模式’创收的首次分红,涉及分红的土地有612亩,共计分红18360元。土地流转不仅可以让老百姓有分红,还可以让老百姓腾出手来去干别的事情,促使更多富余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渠道和收入。鲁图村把高标准农田真正建在农民的“心田”,建成农民的“舒心田”,不仅提升了土地的“颜值”,更提升了土地的产值,切实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让农田成为农民愿意种的“稳产田”“高产田”“致富田”,实现了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

供稿:郭雅婷
编辑:张晓玲|编审:莽红升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yqxmt@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