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科研助力甜柿:为富民“金果果”增添“含金量”
为了将甜柿产业发展成为隆阳的特色优势产业,甜柿科研人员倾心研究,提升甜柿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其实现更高的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金果果。
眼前这位正在专注带着学生做甜柿研究的教授是孙宁静博士,今年40岁。2010年9月在日本鸟取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后,孙宁静回国入职广西大学农学院,2017年11月全职引进至保山学院,从事农(特)产品贮藏与加工领域的科学研究。连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立项资助,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件。
甜柿博士 孙宁静:“保山甜柿品质特别好,作为鲜果在全国非常有知名度,随着种植面积加大,产量翻番增长,为甜柿市场的产、销、运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我慕着保山甜柿的名,2017年11月从广西大学农学院全职调动到保山学院,来做甜柿相关的科研和产业应用的工作。”
孙宁静立足和扎根于保山,以甜柿果实贮藏加工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开发为重点,助力打造滇西绿色优质品牌。她与科研团队主要针对保山甜柿采后耐贮性差、市场供应期短的实际问题,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建立甜柿采前熟期调控和采后贮藏保鲜技术体系,并对柿单宁功能成分进行产品开发利用。
孙宁静:“保山甜柿特色成分功能性成分叫‘柿单宁’,对身体的保健效果特别好,我做采后保鲜和运销的同时,同时还对它的‘单宁’功能性成分进行相应的开发,包括医疗、工业上的运用,比如‘柿单宁’的抗癌、抗病毒、防醉酒等效果做一些相应的开发,提升它的附加值。 贮存这块目前主要对采前和采后的植物激素调节,比如赤霉素对果实成熟的延迟效果。目前主要做的研究主要是赤霉素对甜柿果实采前的一个熟期调控,希望延长它在树上的成熟期,这样采摘下来以后甜柿,整个的甜柿的供销周期也拉长了,提升了商品的市场效益。我们在蒲缥甜柿种植基地已经进行小试,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达到一个月以上。”


通过甜柿的品种结构调整,早、中、晚熟的合理配置,结合有效的熟期控制和采后保鲜技术,全线拉长了保山甜柿的供销周期,实现半年以上的鲜果市场供应,从而满足甜柿产业需求。


我们还来到位于板桥镇邢家湾的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资源圃,对甜柿研究的专家进行了走访。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张家忠:“我们的资源圃主要工作是进行甜柿新品种的引进筛选,栽培技术的研究,现在我们已经引进了9个甜柿新品种,筛选出适合保山发展的优良品种三个。特别是太秋这个品种在我们保山品质非常好,现在价格非常好,在浙江35元一市斤。”
保山科技工作者在甜柿科研和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编写了《甜柿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为保山甜柿产业实现良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经多年努力,保山的甜柿面积、产量、产值和生产技术已居全国首位。2007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果蔬产业展览会“优质果品”奖,2008年荣获国际农业展览会银奖,2012年隆阳区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甜柿之乡”。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保山甜柿已是一张保山对外交流的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