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沪滇合作“加码”乡村振兴——潞江坝火龙果产业风光无限 江东村美好生活遍地开花

发布时间:2022-11-07 16:23 浏览次数:1347次

“富饶美丽的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20世纪70年代一首《富饶美丽的潞江坝》唱响神州大地。“中国热带水果之乡”潞江坝,也因此成为云南保山一张靓丽的名片。


图片


潞江坝的“坝区”主要分布在海拔640米至1400米之间的丘陵里,光照充足,终年无霜,是全中国少有的几个典型的亚热带干热河谷之一,这里一年四季盛产各种特色水果,销往全国各地,带动百姓致富。近年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沪滇合作“加码”保山市乡村振兴,保山市立足产业基础,培育龙头企业,在新起点上开启幸福新征程,在潞江坝描绘出了一幅“火龙果产业风光无限,美好生活遍地开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看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火龙果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绿色产业,实现四份收入


金秋时节,潞江坝的优质火龙果种植基地里,几十个村民穿梭在田间地头,正在采摘成熟的果实。采摘的火龙果被运往基地的包装车间,分级、包装、贴标、装箱后,即可运往全国各大城市。


图片


火龙果种植基地所在的江东村,曾是隆阳区潞江镇三个贫困村之一。多年前,交通不便、人畜饮水困难、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匮乏,导致该村长期处于深度贫困之中。2014年,江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3100元,被列为省级重点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70.1%。


2014年,隆阳区潞江镇通过市场调研和招商引资,引进了果业知名企业保山市兴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邦农业”),入驻江东村建立火龙果种植基地,发展特色种植业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兴邦农业进驻江东村后,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投入资金不断完善江东村的基础设施,建成了2600余亩标准化红心火龙果基地,坚持走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的路子,切实带动当地村民实现脱贫增收。通过5年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兴邦农业助力下,江东村于2018年整村实现脱贫摘帽。


图片


兴邦农业负责人陈广平介绍,兴邦农业在做好火龙果产业的同时,带动江东村村民获得了“四份”收入。


第一份收入: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江东村通过流转土地,村民获得土地租金。按照土地流转合同,兴邦农业前5年每亩支付租金500元,以后满5年增加10%的租金,每年兑付土地租金130万元,涉及农户149户,户均增收8000多元。


第二份收入:就近务工获得薪金。兴邦农业把基地分成15至18亩的责任区,分别承包给江东村93户农户进行管理,其中脱贫户占35户,户均实现年增收3.8万元以上。兴邦农业在采收、分拣、包装等用工旺季每天带动江东村临时务工300人以上,年人均增收7200元;聘用12位当地村民作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月工资4000元,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江东村每年在公司务工均达400人以上,实现了江东村户均有一人在企业务工。


第三份收入:销售农肥获得酬金。兴邦农业向江东村村民收购农家有机肥,每年收购农家有机肥3400多吨,带动群众增收100多万元。


第四份收入:激励机制获得奖金。兴邦农业每年拿出20万元对承包责任区管理规范、产量达标的村民进行奖励,让各责任区之间比学赶超,激发了内生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让群众掌握火龙果种植管理技术,兴邦农业邀请了农业专家开展培训、“一对一”技术辅导、每周技术交流和外出观摩等。2021年共开展集中培训11期次,培训农户1500人次,将传统农民转变为掌握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新农人”。


图片


如今,江东村基建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产业支柱立起来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2019年,江东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从“落后村”蜕变为全国先进村。2021年底,江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131元。


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廷辉表示:“兴邦农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火龙果产业成为江东村的支柱产业,这种助农稳增收模式值得全市各地学习借鉴。”


擦亮品牌,群众增收可持续


品质强则品牌强。兴邦农业依靠潞江坝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确立绿色农业理念,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品种、市场优势,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标准设施设备等建设,火龙果产量提高了40%;引进现代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潞江坝江东村火龙果种植基地一跃成了云南省火龙果优质产区,基地产出的火龙果以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等大中城市,并出口俄罗斯、荷兰。作为绿色农业样板,基地每年都要接待各地的农业参观考察团。

“普通的白心火龙果含糖量16%,红心火龙果含糖量18%,而我们产出的红心火龙果含糖量可达22%。”陈广平自信地诉记者,“大多数消费者反馈,潞江坝火龙果在口感、品质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种植产区,这也验证当初种植基地落户潞江坝是非常正确的抉择。”

图片


兴邦农业工作人员介绍,“原有品种人工授粉,费时费力,公司开发的新品种火龙果实现自花授粉,大大节约了劳动强度。为更好地保证火龙果品质,我们建了冷库、分级流水线,运输中使用冷链物流,火龙果的保鲜期从10天增到30多天。”


图片


品牌强则产业旺。陈广平说:“我们在与云南、广西、海南等多地农科院所合作,组建了兴邦农业研究院,专门从事火龙果育种、栽培、管理等课题专项研究,提升自主研发火龙果的实力。”


目前,公司已成功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燕窝火龙果,已经试种成功1000亩,投入市场后品质反响良好。基地剩下的面积也计划全部改种燕窝火龙果。


据了解,燕窝火龙果原产于南美洲,要本土化种植可不简单,需要科技人员驯化、栽培等。它含有植物比较少见的花青素以及植物蛋白,又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其营养丰富,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奋斗新时代,唱响幸福之歌


“我的家人也在基地工作,每年稳定的收入达10多万元,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江东村村民毕其富笑着说,他任生产队长,负责整个基地的生产管理工作,每年收入达7万元;妻子陈国艳负责包装车间的工作,每月工资4000元,干得好还有奖励;毕其富的父母也承包了一片责任区,老人们都相信,按公司的技术标准把火龙果种好管好,收成一定不会差。

与毕其富家庭一样,依靠基地,种植火龙果获得收入,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家庭还有很多。江东村火龙果变“致富果”的故事被全国各大媒体相继讲述,记录并见证了当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持续发力擦亮了“江东火龙果”这块金字招牌,逐步形成了区域经济效益、企业效益、农民增收实现“三赢”的局面。

图片


据潞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沪滇合作“加码”扶持保山乡村振兴,同心谱写发展新篇章。目前,在江东村发展起了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火龙果基地。与发展同步,稳步成长的兴邦农业还建立了反哺机制——主动捐资300余万元,用于江东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江东村入股企业20万元,每年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致富“双带动”。

下一步,潞江镇将围绕把江东火龙果这一曾经的脱贫产业做成带动潞江坝产业振兴的引领示范产业之一,将兴邦火龙果融入潞江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建设中——启动江东火龙果庄园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灯光、原生态、有机绿色、乡村休闲等,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农业观光主题鲜明、休闲氛围浓郁、管理规范、服务一流的生态型热带水果观光园;推进核心农业示范园建设,打造农业品牌,着力将区域资源优势变成品牌优势、经济优势。使农产品品牌经得住市场考验,消费者检验,努力把江东火龙果做成区域名品,把兴邦公司做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农业企业,带动潞江坝现代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


听着怒江水淙淙,少了雨季的汹涌澎湃,多了几分绵长的亲和力,看着一辆辆满载火龙果的车辆在江东大桥上驶过,耳边又响起了熟悉的旋律“富饶美丽的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产业振兴之路会越走越宽,江东火龙果品牌会越做越强。

图片

来源:保山日报
编辑:杨雅楠|编审:莽红升 郭巾菱
责编:杨 伟
电话:0875-2160649
投稿邮箱:lyqxmt@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