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乡村关爱行动多点开花 青春力量与温情服务共绘振兴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28 16:55 浏览次数:170次

暑期以来,隆阳各地依托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及返乡大学生等多方力量,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体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服务活动。从教育帮扶到安全守护,从文化浸润到温情陪伴,一系列活动不仅为乡村注入青春活力,更以实际行动织密民生关爱网,助力乡村振兴。



青春返家乡:水沟村与九峰村的“学子赋能”行动

水沟村积极响应团中央“返家乡”号召,于7月14日至18日启动大学生返乡志愿服务活动。村两委带领志愿者与儿童开展学习辅导、红歌传唱等活动,一周时间里,教育帮扶、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等服务持续推进,让青春智慧反哺家乡。


志愿者们聚焦儿童安全,通过情景模拟普及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知识,筑牢安全防线;开设“家门口的辅导课堂”,答疑解惑之余带领孩子开展互动活动,缓解家庭辅导压力;还引导儿童化身“小小环境卫士”,在整理家居环境中培育文明习惯。通过革命故事宣讲、红歌传唱等形式,让红色基因浸润童心。



温情暖乡邻:下麦庄村与阿贡田村的“精准关爱”实践

下麦庄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联动返乡大学生,将关爱延伸至“一老一小”。志愿者们带着牛奶、面条敲响困境老人家门,陪老人做饭谈心,细致询问生活难题,叮嘱用火用电安全,还帮忙打扫庭院,用行动传递温暖;针对儿童,则组织经典诵读、书写比赛、绘画等活动,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奖品与快乐,让山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添色彩,也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



阿贡田村以走访为抓手,扎实开展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关爱。每到一户,队员们都详细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生活状况,指导孩子制定暑期学习计划,鼓励孩子多参与文体活动,用通俗语言讲解防溺水、防诈骗等知识,特别提醒 “无大人陪同绝不去水边”“遇可疑情况及时报警”,既让孩子感受到关怀,更强化了安全防范意识。

 

多元育童心:芒宽乡西亚村夏令营的“成长赋能”新场景

在保山市、隆阳区两级慈善会支持下,西亚村联合兰城街道社工站举办青少年夏令营,于景湾小组活动中心拉开帷幕。


夏令营里,故事接龙、气球接力等互动游戏打破隔阂,让孩子们在协作中增进友谊;多元课程体系更显用心:安全宣传涵盖防溺水、心理健康等主题,知识讲座与实践操作结合;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则让孩子用画笔描绘梦想、用巧手制作作品,在全面发展中感受生活热爱。作为学习交流与快乐成长的平台,夏令营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助力青少年在关爱中自信成长。



老南村“18 时课堂”:佤山深处点亮教育星火

老南村聚居着625名佤族村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精心策划,7月21日,集“安全教育+作业辅导+阅读分享”于一体的“18 时课堂”正式启动——每周一至周四18时至20时,为26名学生提供免费辅导,为期一个月。


课堂上,驻村队员们化身“安全讲师”,通过情景模拟“如果遇到火灾怎么办”、互动问答“水边玩耍有哪些危险”,把防火、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知识变成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的“安全密码”。作业辅导环节,有着18年基层教学经验的工作队队长成了“主力”,他总能精准抓住孩子们的薄弱环节,用佤语掺杂汉语的通俗讲解、趣味例题,让数学公式、生字词语不再枯燥,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里一点点攻克难题。



特意设立的“阅读角”更是孩子们的乐园,阅读与表达的兴趣,就在这样的互动里悄悄萌发。“娃不仅爱学习了,还成了家里的‘安全小卫士’,这课堂真是办到了我们心坎里!” 一位佤族大叔竖着大拇指说。



​驻村工作队不仅要丰富课程内容,加入佤族文化传承、兴趣拓展等板块,更要积极对接外部资源,探索“外部助力+本土培育”的可持续模式,让课堂不止于假期,让知识的星火持续燎原。


从青春力量反哺家乡,到精准服务温暖邻里,再到多元活动培育童心,暑期乡村关爱行动以多样形式诠释着民生温度。下一步,各地乡村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深化校地合作、整合多方资源,让关爱服务常态化、长效化,让“夕阳”更暖、“朝阳”更艳,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图片


供稿: 隆阳区联席办 

一审:杨宣娇 王建晓(实习)

二审:李金洁

三审:杨 伟

责编:杨 军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