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小天地” 撬动乡村振兴“大财富”

发布时间:2025-06-06 09:28 浏览次数:246次

晨曦初露,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的重峦叠嶂,草尖的露珠还未消散,清水村活动广场上已热闹非凡。在板桥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指引下,清水村党员干部携手爱心企业,精心筹备的鸡苗免费发放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几张长桌整齐排开,竹编鸡笼里,嫩黄、浅褐的小鸡苗挤作一团,叽叽喳喳的叫声,仿佛奏响乡村振兴的序曲。清水村260余户群众有序排队,眼中满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板桥镇迅速响应,将清水村作为试点,探索“小规模带动大群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清水村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对接资源,组织鸡苗发放,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发展庭院生态鸡养殖。李妈妈背着竹背篓,小心翼翼地装着领来的鸡苗,满脸笑意地往家赶;李大叔早就在自家核桃树下搭建好了宽敞的鸡棚,等待这些“金凤凰”入驻。



如今走进清水村,农家院落里炊烟袅袅,茶香四溢,家禽成群。曾经闲置的空间被充分盘活,村民的闲暇时间也得到有效利用,“方寸地”摇身一变,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村干部小李介绍,农户凭借闲置劳动力和土地,以较低成本投入,收获了可观收益。“生态走地鸡”不仅为农户带来了致富新机遇,更形成了“资源——产品——收益——再生产”的良性循环。经测算,一只母鸡年产蛋约200枚,按市场价可收入300元;淘汰的老母鸡能带来肉鸡收益;鸡粪还可作为有机肥用于菜园,降低种植成本。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让农户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对于村里留守的老人和妇女来说,这无疑是在家门口创收的绝佳机会。


“来啰来啰,都来吃得饱饱的!”李妈妈一边熟练地用玉米面喂养几十只鸡,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她笑着说:“现在跳广场舞,姐妹们聊得最多的就是养殖技术,谁养得好,谁就是村里的妇女明星。养上几十只鸡,一家人一年的油盐酱醋钱就不用愁了。”清水村党总支书记尹正平欣慰地表示:“群众自发交流养殖技术,互帮互助,形成了良好氛围。没想到小小的养鸡产业,还促进了乡村治理。”


一方庭院,不仅是村民的生活居所,更是展示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化、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窗口。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是板桥镇镇村两级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清水村782户村民中,已有近三分之一参与到庭院经济发展中来。


板桥镇还积极引导清水村群众对闲置宅基地、边角地等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出菜园、果园、加工小园、养殖小圈、休闲小站等特色空间。李妈妈家房前屋后的果树郁郁葱葱,王大爷家独具特色的烟熏火腿香气四溢。依托清水村“因茶而生,因茶而兴”的优势,部分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实施“家庭茶坊”计划,让游客不仅能品尝到清水茶叶的醇香,还能亲身体验采茶、制茶、泡茶的全过程,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


在板桥镇,清水村的成功经验正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庭院经济中尝到了甜头。当“小院子”连成“大产业”,乡村振兴的蓝图在板桥镇变得更加生动饱满。正如板桥群众所说:“让发展成果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化作院落里欢快的鸡鸣声、袅袅的烟火气、群众幸福的笑声。”未来,板桥镇将继续深耕庭院经济,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图片


供稿:宋黎明   李雪

一审:杨宣娇 

二审:李金洁

三审:杨 伟

责编:杨 军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