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见清廉 古城修缮鉴初心
永昌府城仁寿门,历经1282年岁月沧桑,依然屹立不倒。在保护修复中,仁寿门不仅重获新生,更在修缮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清廉智慧,成为廉洁文化的历史见证。
古砖铭名,责任铸廉。洪武十八年(公元 1385 年),金齿卫指挥使李观将因战乱毁废的永昌土城改为砖城,部分老城砖留存在了居民手中。如今,仁寿门得以修缮,居民纷纷捐赠老城砖,这些古城砖上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城砖刻名。每一块城砖,从取土、制坯到烧制,都凝聚着无数工匠的心血。当他们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砖上,让每一块砖都有了“身份证”,便意味着要对这块砖的质量负责到底。因为一旦城砖出现质量问题,刻在上面的名字就是最直接的证据,工匠们将为此承担后果。这种责任到人的做法,有效地遏制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为,从源头上保证了城墙建造的质量。随着城墙的存在而流传后世,若因质量问题或腐败行为而蒙羞,将遗臭万年。因此,这种制度激励着工匠们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在他们心中,城砖不仅是建筑材料,更是自己品德和声誉的象征。
石刻寓廉,文化传廉。漫步古城,抚过石刻栏板,十六幅文化寓意石刻栏板浮雕在指尖蜿蜒起伏。这些石刻栏板不仅镌刻着精美的图案,更铭刻着深刻的清廉箴言。鹭鸶:身姿修长,羽色素白,常立于清波之上,不染纤尘。古人称其为“雪客”,它远离喧嚣,独守宁静,觅食时从容不迫,不贪不躁。这份超然物外的气度,恰似清廉之士坚守本心,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折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高洁的象征,恰似清廉者在污浊环境中依然坚守自我,清白做人,永葆清正廉洁的本色。鹭鸶与莲花在石刻栏板上相遇,构成了一幅寓意深远的清廉图景。鹭鸶守护着莲花,莲花映衬着鹭鸶,仿佛在传递着一种守护与坚持的力量,它提醒着过往行人:清廉不仅是个人的品德休养,更是一份需要坚守的责任。
古今对话,廉洁传承。无论是修缮中沿用古代刻名的城砖,还是如今新建永昌府城仁寿门文化广场周边的石栏板,都蕴含着深刻的廉洁意义。这些清廉细节不仅为古城增添了文化魅力,更激励着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提醒我们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永昌府城仁寿门的修缮,不仅让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更通过这些清廉细节,传递出廉洁自律的精神力量。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供稿:九隆街道仁寿门社区 朱崇娟
一审:杨宣娇
二审:李金洁
三审:杨 伟
责编:杨 军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