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廉经典】王全臣:治河先锋 水润宁夏
发布时间:2025-04-14 10:00 浏览次数:24次
王全臣:治河先锋 水润宁夏
王全臣,字仲山,清代湖北钟祥人,康熙三十 三年(1694年)进士。历任汲县知县、河州知府、宁 夏府水利同知、平凉知府、安西兵备道。任职期 间,勤于务职,均粮免赋,卓有政绩。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王全臣出任河州知州。亲眼目睹河州官吏腐败、人民生 活贫困的现状,采取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澄清吏治等措施,使河州百姓安居乐业。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春,王全臣出任宁夏水利同知,时值宁夏各灌渠春工之际, 经实地巡察,他发现主干渠唐徕渠存在三大弊病:其一为渠口壅遏,受水困难;其二为地 渠(涵洞)不能通水;其三为渠身远供水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与水利都司王应龙 到现场勘察,发现汉延渠口之上有一条名曰“贺兰渠”的小渠,渠口低,渠身小,灌溉不 利,形同废渠。他决定改造贺兰渠,以助汉、唐大渠水力之不足。遂在原渠口之上三四 里的宁朔县唐坝堡所属刚家嘴地方开新口,直引黄河水至马家庄地方,并入贺兰渠,水 行三四里至陈俊堡与汉坝堡交界地处,即弃贺兰渠,向西于汉、唐两渠间,择高地另开新 渠道,新渠道行至宋澄堡再汇入唐徕渠。新渠定名为“大清渠”,全长约75里,使宁朔县 陈俊、蒋鼎、汉坝、林皋、瞿靖、邵岗、玉泉、李俊、宋澄等9堡,计1000余顷荒地俱成沃 壤。唐徕渠既省了原输供9堡的水量,又接受了大清渠尾水的注入,水力大增,加之增 筑迎水堤一道,唐徕渠的以上三弊基本根除。1714年,又开清塞渠,长67里,受唐徕渠 水,灌平罗县田1800余亩。王全臣在任期间,又建造汉延渠魏信、王澄涵洞两处,并对 各支渠渠道普遍进行疏通,还改革春工用人办法,为宁夏水利事业做了许多益事。后人 为纪念他,在河州城隍庙左与游道亨、张永淑合祠,称“三贤祠”。 (来源:清风隆阳)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