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宽:“1213”工作法推动人居环境全域提升
2024年以来,芒宽乡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1213”工作法打开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突破口”,实现以点带面、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凝聚一个共识,解决“司空见惯”的问题。
强化理论武装,破解“站位不高”核心症结。芒宽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从“关键少数”抓起,以领导班子、村党(总)支部书记为重点对象,通过党委扩大会、专题培训会、现场推进会、每周工作例会等载体,反复强调“千万工程”作为牵引乡村振兴龙头工程的重要性,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小切口入手,确保全乡上下思想认识与上级工作要求同频共振。深化对标学习,激活“比学赶超”内生动力。创新“两级联动”研学方法,组织乡村干部代表外出观摩学习人居环境提升先进经验,通过实地看、现场问、对比学,全乡上下逐渐坚定各村各寨“干净起来,美丽起来,文明起来”的目标。


建立两套机制,解决“见子打子”的问题。
奖励机制激活力。芒宽乡坚持“以考促干、以奖促优”,根据《芒宽乡人居环境示范点创建评比方案》,综合评分小组将按照扫干净、理清秀、绿起来、文化体现、党群参与、长效机制六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对排名前三的村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补助;后续评分小组每季度进行点位“回头看”,对后续管护效果排名前五的村分别给予2000元补助。督查机制强约束。芒宽乡将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范围,制定《芒宽乡黑臭水体及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督查工作方案》,建立“红黑榜”周通报动态管理制度。目前共约谈村干部6人次,通报红黑榜35期,督促245个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自2024年9月份以来,督查发现问题明显减少,人居环境提升“雨过地皮湿”现象得到有效改善。规约自治驱动长效化。“门前三包+分片负责”双轨网格体系,以家庭为单位每日进行“两扫一清”即扫庭院、扫巷道、清垃圾,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周对文化活动室、活动广场、乡村公厕等公共区域进行轮流清扫,实现了精细化、常态化环境卫生维护,确保点线面一体全面提升。
开好一场会议,解决“得过且过”的问题。
坚持“一月一现场”。2024年4月,芒宽乡创新提出“一月一现场”概念,每月选取5个自然村进行人居环境提升成果现场观摩,各村支书现场讲解、参会人员现场点评,让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目前共召开“一月一现场”会议11次,累计完成48个自然(组)、2个站所提升点位创建。坚持“多花心思少花钱”。鼓励各村充分发挥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资源优势制定提升方案,利用毛竹、木板等钉制篱笆,利用废旧农具展示农耕生产图景,利用怒江石、油漆等绘制乡村工艺画,利用本地常见花草树木搭建绿色景观,在“变废为宝”中打造“一村一景”,诸如大门坎村“奇石小巷”、打郎村“青树之约”休息区、芒龙村“傣乡拉伦”等点位成为群众休闲聚会的“打卡点”。
用好三支队伍,解决“单打独斗”的问题。
干部队伍全力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一线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体作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铆足劲,在每个点位创建前的规划会议中定好重点、认领难点、解决堵点,开好每一场代表会、户长会、群众会,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积极性,让“重点村”转变为“示范村”。党员队伍带头干。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人居环境提升、绿美乡村创建等内容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重点内容,彰显党员身份在宣传引导、政策普及中的突出优势,做到绿美庭院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绿美乡村创建“三带头”,让“群众看”转变为“一起干”。乡贤队伍用心干。充分发挥乡贤人才优势,发动村民投资投劳、退休干部建言献策,动员本村美术专业学生、老师绘制墙体画,经验丰富的工匠达人开展砖混基建,爱心企业捐赠花草苗木,从视觉美感、寨路绿植、庭院整治多方面打造绿美家园,让“脏乱差”转变为“洁净美”。


自开展“1213”工作法以来,芒宽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进一步提升,干群关系进一步紧密,群众观念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进一步强化,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顺利推进。


供稿:陈莲昌
一审:杨宣娇 刘明珠(实习)
二审:邹 丽
三审:杨 伟
责编:杨 军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