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非凡十年——记西邑乡赵寨村的十年之变

发布时间:2025-02-07 10:20 浏览次数:425次

十年,是个很特别的时间跨度。它足够长,让一些非凡的变化可以发生;它又足够短,让我们不至于忘却以前这个地方是个什么样子。家乡的变迁,我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1.1 10年前的村容.JPG


1.2 如今的村容.jpg


这十年,我们不断优化和更新代步工具。从步行到代步车行。原来出村办事,都是步行去,步行回,号称坐“11路公车”,大家都是靠脚走遍“天下”。这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了机动车,摩托车、汽车便成了代步工具。摩托车又成了村民的代步工具,骑上它上地、骑上它送肥、骑上它打药、骑上它走亲、骑上它赶集……成了村民离不开的代步工具。由于生产需要,村民们又购置了拖拉机、微耕机和三轮车,同祖父辈比,同父亲辈比,我们无疑是掉进了福窝窝。


1.3 如今的出行条件.jpg


这十年,我们不断改善和创新种植条件。过去地块零星,收种庄稼全靠背和挑,村民耕作都用传统的农田耕作机具,如犁、耙、锄等,对此,赵寨村先后实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高标准烟田建设项目,将“补丁地”“巴掌田”进行重新“拼组”,对土地和机耕路进行综合整治,改造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良田,小货车、收割机等农机运输设备,直接就能开到田地间进行作业,同时采用无人机植保,家乡也逐步实现机械化作业,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2.2 10年前烤烟种植现状.JPG
2.3 如今的种植条件.jpg


2.4 如今的种植现状.png


这十年,我们不断完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十年前,村里满是泥泞的羊肠小道,小时候上学都是步行,来回得多半个小时,尤其下雨天简直就是寸步难行,现在回想起来记忆犹新。脱贫攻坚以来,一次一次翻新村里的路面,村内主干道路都是平坦的水泥路,一个环绕全村、四通八达的主体路网已经成为赵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和谐枢纽与文明骨架。家乡的基础建设正在逐渐完善,开始修建起自然村活动室、村卫生室、村级活动中心,活动中心有乒乓球、篮球场地,各种运动器材。农闲时节早晚可以锻炼身体,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3.2 10年前道路现状.JPG3.1 10年前村内道路.JPG


3.3 如今道路 (2).jpg


3.6 10年前办公条件.JPG3.5 10年前办公基础设施.JPG


3.7 如今的办公设施 (3).jpg3.8 如今的办公条件.jpg

3.9 如今的村级活动设施.jpg


这十年,我们的居家环境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小时候,家里住的是土墙的小房子,厕所是旱厕,天气炎热的夏季,就会散发出特别难闻的气味。村子里的公共区域没有专人打扫,从而呈现出了杂草丛生、垃圾乱倒的场景,垃圾清理全靠风刮、污水处理全靠蒸发。家家都住着土木房,遇到恶劣天气就会漏雨,整个村子只有一台黑白电视,看到很晚村里没有路灯,靠着月亮指路回家,村民生活异常拮据。脱贫攻坚以来,政府扶持进行危房改造、拆旧建新,统一接通了自来水,随着人们日子渐渐富裕起来,村里建造了一栋又一栋新房屋,淘汰了过时的旧房子,新房子装修得也很新潮。家家户户用上了电冰箱、洗衣机、净水机等各种新型家用电器。村道里也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变得更加明亮。


4.2 10年前群众居住条件.JPG4.1 10年前群众居住条件 (2).JPG


4.3 如今的居住环境.jpg4.4 如今的居住条件 (2).jpg


十年,许多事情都在变,不变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心。历史的车辙不断向前,但它留下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我更坚信和期待,我的家乡会更好、更美、更和谐!




图片
 


供稿:赵寨村 赵建丽


编辑:杨宣娇 杨 轩|编审:莽红升 李金洁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