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农文旅融合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以农业为基础,融合文化和旅游元素,能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近年来,西邑乡立足于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风土文化为灵魂,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为媒,夯实发展基础。西邑乡坚持聚焦“万亩烟、万亩桑、万亩果、万亩菜、万头猪”五大主导产业,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大乡。着眼于种养殖优势,做大做强“烤烟+”“蚕桑+”“稻田+”“肉牛+”产业。2024年,种植烤烟26590亩,产值1.26亿余元,烟后早豌豆11000余亩,烟后蔬菜4000亩,烟后甜脆玉米2000亩,烟后小绿豆13000亩;蚕桑种植12000亩,养蚕10213张,全年交售鲜茧32.9331万公斤,每张蚕茧产值达2035.02元;肉牛出栏5893头,存栏20125头;生猪出栏184271头,存栏167079头;下坝村稻鱼养殖项目,生产优质水稻280000公斤,收获稻花鱼7000斤。同时,夯实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庄、党麻、永信、鲁图等冻库4个,硬化蚕桑文化馆至连接线旅游道路1.2公里,硬化下坝、石龙、乌马、党麻、罗汉、竹林等产业道路100余公里。
美食为媒,激发旅游活力。“想要抓住游客的心,先要抓住游客的胃”。近年来,西邑乡依托八鸭塘、欢喜坡蚕桑基地、下坝稻花公园、补麻千佛洞等旅游资源,已成功举办五届桑葚旅游文化节和两届稻花鱼节,持续打造“桑韵西邑”“稻香下坝”旅游文化名片,利用旅游的辐射效应,带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根植于种养殖优势,全力打造高原农特产品。依托生态蚕桑种养殖,配套开发桑叶茶、桑花茶、桑叶面条、桑葚面包、桑葚酵素、桑葚酒、烤桑葚、蚕蛹、桑白等系列农特产品;依托生态肉牛养殖,制作牛扒烀、牛干巴、腊牛排等特色美食;依托本地特色资源进行研制开发,阳山草烀鸡、稻花鱼、甜白酒等特色美食数不尽数。桑葚农庄、溪驿庄园、小白龙农庄等特色农家乐进一步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美景为媒,打造旅游胜地。西邑乡风光独特,山川秀美,景致如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拥有万亩蚕桑基地的翠绿,稻花鱼养殖的生机盎然,以及千佛洞的神秘幽深,东河峡谷的壮丽景观,共同构筑了这里无与伦比的旅游魅力。近年来,为打造旅游亮点,西邑乡积极依托其自然风光,实施了一系列小景观、小节点打造。下坝小河樱花大道的打造,将春日樱花之韵与河谷美景相结合,为游客带来别样的视觉享受;鲁图天坑的天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欣赏到别样的自然风光;王寨老大田垂钓基地打造也使得这一区域更具特色,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地点;补麻千佛洞绿美景区打造则更加完善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让他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贴心的服务。这一系列工程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为西邑乡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据统计,西邑乡2024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120余万元。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西邑乡将继续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东河之美为抓手打造生态走廊,以鲁图古村落之美为抓手打造休闲康养旅游基地,持续做大做强桑韵西邑、稻香下坝、秘境千佛等旅游名片,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供稿:王学仙 郭雅婷
编辑:杨宣娇|编审:莽红升 李金洁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