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故乡巷道里的面条坊
这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故事的季节,麦浪滚滚让板桥古镇人早已计划着要吃上一碗自家麦面做成的面条。吃面条,离不开麦子。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板桥古镇人。听说,板桥人心里有块田,田里每年要播种一季麦子。从耕田、播种、收割,再到晾晒、淘洗、磨面,最后将面粉送到了面条坊。面条坊的师傅就是最神奇的艺术家,将古镇人浓浓的乡愁变成了一把把简单的面条。这看似简单的面条,背后却是人们感情的寄托。
走在古镇的巷道里,儿时的情景仿佛又涌上了脑海。趁着好天气,母亲带着我们将收获后的麦子淘洗干净后,就送到村里的磨坊磨成了面。巷子里,挑着面粉担子的母亲走在前面,我们啃着青龙街上的一卷卷粉,喝着一杯甜白酒,却从未想到母亲身上的担子压得母亲早已疲惫不堪。“妈妈,面条什么时候可以做好啊?”“妈妈,可以炒个番茄鸡蛋下面条么?要是有个卤肉就更好了。”我们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母亲笑着答应着我们。“妈妈,我这次考得好,可以再加个荷包蛋么?”“妈妈。面条做好了,给爷爷奶奶送点吧。奶奶攒下的鸡蛋,都被我们吃光了。”“妈妈,可不可以多做点面条?过节杀鸡,我们就可以吃鸡汤面了。”那个时候,整条巷道大概就是我们声音。那个藏在巷子里的面条坊,一直一直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那个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家里家外全靠双手长满老茧的母亲。爷爷奶奶看病的钱,还有孩子们的学费,各种油盐开支,让勤劳的母亲不得不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家里的鸡鸭、地里收的茶叶、菜籽、豆子等等都拿到了青龙街上去换钱。母亲把麦子磨成面后,卖掉部分后会留一部分给我们解馋。所以,缠着母亲去面条坊做面,就成为童年最期盼的事情。面条在我们心里,显得很稀罕。
岁月,不是偷走母亲青春的小偷。我们才是,我们的任性、我们撒娇,甚至是我们的嘴馋。母亲用一生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唯独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青龙街的糕点,她嫌甜,要留给我们;沙坝街的羊肉,她嫌膻,要留给我们;板桥街的肉花卷,她说吃不来,要留给我们。上山采的野果,她却像宝贝似的,觉得好吃,就着半瓢冷水告诉我们果子格外甜。时光流逝,我们慢慢长大。看着母亲手上的老茧,看着母亲腰疼直不起的身子,我们心疼得直流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在去面条坊的路上,我已经抢过母亲身上的担子,母亲总说重,不让给我挑。我们兄弟俩就轮流挑,让母亲跟着在后面,母亲很是欣慰。小时候,是您养育了我们;长大了,我们孝敬您。母亲给我们做好了荷包蛋面条,我悄悄把鸡蛋藏在母亲那碗的底下。“儿啊,妈妈不吃鸡蛋,给你吃。”“妈,您看我都长那么胖了,鸡蛋留给您,我喜欢吃面。青龙街的面,不管咋吃,都是满满的麦子香。您看,我又吃胀了。”我拍拍肚子,满意地笑道。关于面条的故事太多太多,刻满了我们成长的痕迹。
后来求学工作远走他乡,母亲总是趁我们回家的时候,带着我们像儿时一样磨了面挑着去面条坊做面条。哪怕在外吃遍了各种特色,但仍然不敢忘记儿时的那口面条。看着熟悉的面条坊,是多么的亲切,听着面条坊机器的响声,我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个时候没有烦恼,心里无比温暖和踏实,还有未曾老去的母亲陪伴着我们。
供稿:隆阳区板桥镇人民政府 宋黎明
编辑:杨宣娇|编审:莽红升 邹 丽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评论
- «
- 1
- 2
- ...
- 30
- 31
- 32
- 33
- 34
- ...
- 43
- 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