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板桥人心底里的农耕情怀
夏天的颜色,静落在板桥古镇的田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走在北汉庄、马王、沙坝、妻贤、小永,随时可见勤劳的人们趁着农时犁田、拔秧、栽秧。人们洒下辛勤的汗水,栽下秋收的希望,更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板桥群众的心中一直坚信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世世代代耕耘在这片土地上,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一年又一年,多少个年头过去了。“春霞,这周带着孩子们回家来,我们要栽秧了,不要错过了农时。”北汉庄的徐妈妈早早的就催着孩子们回家参加农忙。每当这个季节,朴实的庄稼人都相约在田间,一边耕作,一边拉着家常。徐妈妈一家田里的农活,在徐妈妈的安排下一切井然有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在田里忙碌了一辈子的徐妈妈永远没有忘记正是这块田的收成养育了一家人。徐妈妈对田里的庄稼就好比对春霞姐妹们一样用心。听说,田里的庄稼能读懂徐妈妈的感情。徐妈妈曾经说过:“你有多用心,一年的收成就有多好,就好比父母盼着孩子们长大成才是一个道理。”如果说,吃上一碗新米饭是对秋收的尊重,那么此时田里忙碌的人们就是秋收最好的设计师。庄稼人在用自己的汗水耕耘出一幅秋收最美好的画卷。
其实父母不指望孩子们要下田干活,只是庄稼人对农时、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借着春种秋收,盘算着一家人的营生。待到这茬庄稼成熟,吃过今年的新米饭,春霞的孩子就读高二了,徐妈妈唠叨着孙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好日子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有踏踏实实的耕耘好自己的责任田才能享受秋收的喜悦。”没有干过农活的孩子,跟着大人在田里忙碌了一早上已经吃不消了,此时才体会到长辈们口中所说的辛苦到底蕴含着多深的意味。庄稼人勤劳朴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岁月让他们感悟到不必埋怨辛苦,只有热爱土地,辛勤劳作,不误农时,才是硬道理。孩子们一边吃饭,一边若有所思,原来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只是耕耘的对象不一样。每个人的付出不一样,有的人田里丰收了,有的人田里长草了,有的人田里荒芜了。生活没有辜负我们,如果我们在不经意之间怠慢了生活,生活留给我们的或许只有遗憾或者落寞。待到春去秋来,人们一边享用新米饭,一边诉说着秋高气爽,云淡日丽,香飘四野时,大概不会忘记一颗米一粒饭凝结的辛勤付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美好的一天,从清晨开始;新的一年,从种下秧苗开始。庄稼人从匆忙走向从容,从浮躁走向淡泊,从悲伤走向快乐。在生活的磨砺中,一边经历得失,一边学会坚强。此时的他们迎着晨起的霞光,带着灿烂的笑容,虽然辛苦,却感受到了人生的最美好。站在北汉庄的田埂上,我久久不想离去。我本无意入板桥,奈何板桥入我心,这幅带着农耕元素的乡愁图,直入人心,让人被那份浓浓的乡愁所缠绕。

供稿:宋黎明
编辑:杨宣娇|编审:莽红升 邹 丽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