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以咖啡产业促进各民族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15 15:37 浏览次数:680次

近年来,隆阳区立足资源禀赋,把咖啡产业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主抓手,实现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融合并进。


3.潞江镇欣欣向荣的咖啡产业发展.jpg


发挥产业优势,助力群众增产增收

隆阳区聚焦“全链条重塑咖啡产业”的目标定位,锚定潞江镇傣族、德昂族,芒宽乡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咖啡产业,从发展现代农业入手,不断提高产业效益,促进各民族咖农稳定增收。


坚持科技引领,大力推广智慧农业种植技术。建成水肥一体化基地、绿色高质高效基地、绿色有机基地等咖啡基地11个,咖啡种植面积11.7万亩,其中咖啡绿色有机基地28497亩,认证有机绿色产品证书63个。同时,依托200余份咖啡种业优势,先后推广了铁毕卡、波邦、卡蒂姆、卡杜拉、卡杜埃、瑰夏等10多个品种,其中新品种“紫啡”在2018年获得了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证书。


咖农采摘咖啡.jpg


坚持精细管理,大力倡导精品咖啡种植规范。依托省农科院热经所在潞江驻地的独特优势,聘请热经所的专业老师,梳理并制定了加啡种植规范和相关生产技术标准。通过集中培训,技术员巡回指导等形式,咖农从地块选择、苗木移栽、病虫害防治、鲜果采摘分拣等逐步走向规范。同时,积极探索“村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引导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实现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烘焙和加工。目前,咖农的种植水平明显提高,咖啡品质和生产效益大幅提升。咖啡生豆价格从2016年每公斤4元提高到2023年每公斤40元,咖农经济收入稳定提升。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咖啡品牌

隆阳区充分发挥干热河谷地带最佳咖啡生产气候、约12万亩咖啡种植面积和7万吨咖啡鲜果产量的资源优势,以品牌化、标准化、科技化创新改革为引领,积极推进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订,逐步构建起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知名咖啡品牌。


引企入园,大力推进咖啡精深加工。先后引进80多家咖啡生产企业集中入园,组织申报国家咖啡产业集群项目,改造提升精深加工设备,支持10户企业推进2024年咖啡产业集群续建项目,着力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推动咖啡产业从“原料供应型”向“精深加工型”迈进。先后树立了中高端加工型企业“中咖”、中端快销型企业“景兰”、三产融合示范型企业“比顿”等系列企业品牌。目前,已基本构建起了覆盖生豆、烘焙豆、挂耳、速溶粉、冷萃冻干粉等全链条咖啡生产加工体系。全区现有省级咖啡龙头企业11家,咖啡精品加工率居全省第一,成为全省、全国主要的精品咖啡加工集散地之一。


集优成品,着力打造特色咖啡品牌。以“保山小粒咖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核心,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全区已先后注册咖啡商标400余个,“云潞”等4个品牌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比顿咖啡”等3个品牌被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中咖”等2个品牌被评为云南省“10大名品”,全区现有咖啡电商企业42家,2024年一季度咖啡电商交易额达9700万元。中咖公司的“辛鹿”品牌连续三年居天猫咖啡销量排行榜首。


发挥人文优势,促进各民族融合发展

隆阳区以“咖”搭桥,深度挖掘高黎贡山自然风光、生态农业、文化体验等发展潜力,全力打造“咖啡+民族团结”旅游体验廊道,探索出“咖啡庄园化、庄园景区化、景区特色化”的“庄园+”经营发展新模式,引进北京、上海、台湾、山东等地的客商打造咖啡庄园17个,其中6个庄园获评“云南省精品咖啡庄园”。同时开发了咖啡园主题乐跑、自行车越野赛、咖啡冲煮赛、咖啡鲜果采摘赛等文化旅游活动,逐步形成咖啡+研学、咖啡+旅游、咖啡+康养等多元发展模式。促进旅游方式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康养旅游、乡村体验游、自然教育游转变,不断增强旅游吸引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据统计,2023年,全区咖啡庄园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辐射带动咖啡主产区餐饮企业280余家,各类宾馆、酒店、民宿85家,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实现咖啡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11.7%。



图片


编辑:杨宣娇|编审:莽红升 邹 丽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