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四条枫桥路”守护“百姓安”
近年来,杨柳派出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抓住家庭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末梢单元的关键点,全面开展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走好“四条枫桥路”,群众“防范指数、满意指数、安全指数、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机制保障 群众“防范指数”上升
落实包保稳控机制。由乡党委政府挂村领导干部、派出所社区民警、村组干部进行分级包保稳控,高风险家庭一星期走访一次;一般风险家庭一个月走访不低于一次。严格执行沟通协调制度,社区民警联合村组干部召开联席会议,确保稳控工作落到实处。2024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19次,走访728人次。
落实特殊人群稳控机制。对辖区社区矫正对象、酗酒滋事等人员依法依规进行严格管控;对特殊人群,建立特殊人群动态管控机制和服务管理联动机制进行管控。
落实预警防范机制。坚持分析研判,持续跟踪问效。及时组织评估风险,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第一时间报告。2024年以来,开展研判20次,部门联动处置21次。
调解及时,群众“满意指数”上升
开展“菜单式”排查。深化“平安家庭”创建,结合辖区点,培育“平安细胞”。以排查化解家庭安全风险为重点,根据存在隐患确定风险等级。2024年以来,对9303户家庭进行风险评估,真正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时评时新”,形成“家家话平安,人人享平安”的格局。
“订单式”调解。及时调:入户遍访时,充分调动杨柳乡挂钩扶贫单位公、检、法等资源优势,发现、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反馈或解决问题。专业调:建立全乡综治治保联动调解机制,将村级整合为调委会、治保会、警务室、为民服务站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实行“多室合一”,做到群众哪种方式能接受就用哪种方式,群众哪里调解方便就在哪里调解。配合调:在全乡18个村设立综治治保调解室,每个调解室设立1名专职调解员,全面掌握不稳定问题。发生矛盾纠纷后,先由村党支部书记和调解员组织调解,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
“买单式”管控。落实专人负责对人员的疏导教育和稳控,由乡村组干部和派出所社区民警点对点、精准化管控,每月对包保、化解、稳控情况跟踪问效,对符合解除安全风险的家庭,及时办理风险家庭退出手续,确保管到位、控得住。
治理有效,群众“安全指数”上升
打击犯罪绝不手软。秉持“小警务大民生”“小案件大影响”的理念,凸显破小案社会效应。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等违法犯罪易发多发区域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成功破获一系列民生小案。2024年以来,依法处理殴打他人、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损毁公私财物等违法犯罪人员12人,打处人员数同比上升9.1%。
安全整治毫不犹豫。持续打击酗酒滋事、打架斗殴、“黄赌毒”等现象;持续整治酒驾、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持续治理重点行业、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等重点领域。2024年以来,共开展专项整治12次,开展安全检查31场次,落实整改安全隐患12处。
巡逻防控绝不懈怠。通过整合分局驻村工作队、乡村组干部、基层调解队三支队伍,壮大村组干部、行业场所业主、治保会成员等300余名“红袖标”治安志愿者,开展“你安心农忙、我为你看家”邻里守望行动,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2024年以来,共开展巡逻90次、入户走访860人次。
服务到位,群众“幸福指数”上升
小事不小看。推行“加班、预约、延时、上门”等服务,将户籍窗口服务电话号码留给18位村干部。设立罗明警务室,将其打造为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及时高效接处警,减少群众办事成本。2024年以来,共为群众办理证件、户口本680余件,登记外来人员600余人;组织各类业务培训18场1370余人次。
小警不小看。推出群众报警处置“三个快”机制,追踪快:群众每个诉求都由民警第一时间负责追踪到底。辖区某村小卖部被偷了,民警3小时将犯罪嫌疑人抓获,村民对派出所快速破案赞不绝口。回访快:建立案件告知和回访机制,认真听取、吸纳当事人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警情回访全覆盖。共开展回访332次,回访率达100%,征求意见建议19条。梳理快:第一时间梳理当天警情处置情况,逐条排查是否存在一人涉多警、一地涉多警或者警情人事物可关联等情况。
小难不小看。扎实推行“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助小康”,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向群众最急需的领域延伸。2024年以来,走访案件当事人28人,群众300余人,发放问卷386份,解决实际问题23件。

供稿: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 罗旋 赵继红
编辑:杨宣娇|编审:莽红升 邹 丽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