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土地整治“整”出丰收年

发布时间:2022-01-19 16:29 浏览次数:1467次

实施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隆阳区西邑乡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整治了土层瘠薄、地块零散的荒坡山地,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截图 (8).jpg


截图 (7).jpg


这两天正值豌豆丰收季,鲁图村村民杨宏继,每天开车穿梭在田间道路上收购豌豆,忙得不亦乐乎。从去年11月底开始,杨宏继已经收购100多吨,销售60余万元,交易利润两万余元,加之自家承包种植的15亩连片豌豆,目前他已有17万元的收入。而这样的好年景都是土地整治“整”出来的。


杨宏继.jpg


鲁图村村民 杨宏继:“原先种一亩地,一年到头苦两千块钱也难,现在上万元了一亩,烟草四五千,豌豆又四五千。顺便农户的也收了一些去卖卖,赚一点利润,双丰收了。”


截图 (14).jpg


截图 (22).jpg


鲁图村属半山区丘陵地带,是西邑乡的贫困村,2021年2月该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归并零散地块,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田耕作道路,统筹推进田、水、路、林等综合整治,1350亩高低不平、分布零散的农田变成了“田成方、路相连、能机耕”的标准化高效农田,过去种植产量低,很难租出去的土地摇身变成了“丰收田”。如今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白色的豌豆花簇拥着朵朵绽放,错落有致的梯田一片碧绿。而过去大伙儿根本就不敢想这样的地也能丰产,一年下来,烤烟、豌豆等作物少说也有上万元收入。


王学春.jpg


西邑乡鲁图村党总支书记 主任  王学春:“2021年是我们土地整治的第一年,目前豌豆的产量是达到八百四五十公斤,价格是六块四五一公斤,产值到了四千二三一亩。整治了以后,我们大面积的土地流转,我们农户承包多到二十多亩,少到十亩八亩。今年1350亩地的土地整治下来,我们的收入达到了五百万。”


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杨沂坤.jpg


西邑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杨沂坤:“把坡地改成了梯田,小田变成了大田,改了之后,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同时配备了机耕路和沟渠,实现了有路、有沟有水,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


截图 (3).jpg


截图 (4).jpg


西邑乡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2437.16万元,分别在鲁图村、红土村、真峰村、集中村、熊洞村5个村委会,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15000亩,受益农户4482户16700余人。


鲁图村村民  杨宏继:“自从土地大块大块整治之后,种着相当舒服了,大型机械进去,种着就很省力,路道又通,水利也搞好了,种出来的庄稼一年比一年好了。”


按照“先流转、后建设”的原则,西邑乡在土地平整项目区统一发展特色产业。现在产业已经由过去的烤烟、玉米、小麦改种为烤烟、青豌豆、羊肚菌等高产值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而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村里的收益还远不止这些。


西邑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杨沂坤:“我们对土地进行了流转,实现了五个增加:第一土地租金增加。由以前的200块一亩提升到700块一亩;第二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每亩收取了50块的服务费,有了一笔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第三土地效益增加。在整治以前,每亩地收入苦死苦活,一年就4000多元,现在为止每亩达到了1万,每亩增加了6000余元;第四打工收入增加。我们本地子女出去打工,家里有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他们在闲暇之余帮种植户打工,每天可以得到8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也有七八千元的收入;第五规模化养殖户增加。在过去我们全乡没有规模化养殖户,原因是没有土地种植青储料。当土地进行了集中化流转以后,他们租种土地种植青储料,全乡增加了16户规模化养殖户,同时部分小养殖户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养殖头数。”


截图 (23).jpg


近年来,隆阳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正在展开。


图片


记者:吴秀华  赵春良

编辑:郭巾菱|编审:莽红升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yqxmt@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