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街乡“3141”建强留守、困境儿童关爱   服务阵地

发布时间:2024-03-12 09:08 浏览次数:1572次

为进一步推进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辛街乡严格按照“组建一支队伍、形成一套档案、建好一个阵地、落实一批帮扶、实施一批源头工程、进行一次整治‘六个一’”的工作要求,以“党委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家校合作、社会参与”共同培育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让留守、困境儿童得到健康成长。


                  着力“3个提升” 夯实关爱基础

整合公共资源,提升服务能力。辛街乡按照“七有”标准,全力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等阵地,完善乡文化站、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基本服务功能,实现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全覆盖。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确保信息有效互通和流转,构建协同联动的关爱保护救助留守儿童阵地网格。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组建15支由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妇联主席组成的留守儿童看护队伍,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开展探访、政策宣传等工作,及时反馈解决留守儿童家庭面临的困难问题。同时,定期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妇联主席等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其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构建结对帮扶联动机制,提升服务意识。成立《辛街乡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辛街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工程”实施办法》,构建乡、村、学校三级帮扶网格,明确乡、村、学校挂包责任人和帮扶措施,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入户走访,每月至少进行1次沟通联系,充分了解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生活、心理、思想、健康等情况。


                                                                               落实“1项保障” 扎实开展兜底救助工作

针对留守儿童监护、生活、教育、医疗、服务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用好用活用足政府救助、教育资助、社会帮助、法治维护等保障措施,不断优化认定流程、简化办理环节,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救助,为全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2023年全乡累计排查留守儿童669人,困境儿童292人,重点关注留守儿童17人、困境儿童21人。目前,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待遇16名,纳入低保、特困救助191名,送至保山市儿童福利院生活2名。


                                                                              建立“4项机制” 健全完善公益服务体系

辛街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会爱心帮扶、公益早教、公益辅导、“四点半课堂”等四项机制,聚集关爱力量,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质量。一是社会爱心帮扶机制。建立健全乡村两级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平台,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有效链接社会爱心资源,搭建留守儿童需求与社会帮扶意愿精准对接桥梁,积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2023年,各挂联单位、社会关爱机构、爱心人士共计慰问留守、困境、残疾儿童240余人次,发放生活用品589套、学习用品175套、现金9500元。二是公益早教机制。通过积极对接隆阳区妇联联合叮叮当早教“爱在开端”0-3岁科学育儿社区家庭支持推广项目在邹里社区开班,让儿童及其家庭在早期能够方便地享受到专业、综合性的早期发展服务。2023年开展早教活动11次。三是公益辅导机制。寒暑假期间组织村(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在开设公益辅导班,针对小学生及初中生课后知识点和寒暑假作业进行集中辅导,帮助孩子们正认真完成寒暑假作业。寒假期间共组织公益辅导163次,308名儿童受益。四是“四点半课堂”机制。结合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孩子们放学后教育难的实际,辛街乡积极探索在村(社区)设置“四点半课堂”,通过志愿者服务的模式,面向有需要的留守儿童开展课后辅导工作,让儿童更好的开展学习,让家长放心,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目前“四点半课堂”已在邹里社区试点运行。


                                                                              聚焦“1个源头” 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现象

为从源头上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现象,辛街乡不断加大对农民工家庭的帮扶支持力度,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创业。通过建立“双绑”机制,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全乡15个村(社区)与保山众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保山市烟草公司隆阳分公司等企业进行绑定,带动1065户农户发展万寿菊、烤烟等产业,同时通过政企对接、推介服务、强化培训等措施,大力推进就近就业,有效从源头减少了留守儿童现象。


图片

供稿:程向雷 杨 椿 李若男

编辑:杨宣娇|编审:莽红升 邹 丽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